咳嗽化痰怎么选中药 一次看懂四类护肺祛痰中成药

市面上治疗咳嗽的中成药有很多,如常用的风寒咳嗽颗粒、通宣理肺丸、宣肺止咳合剂、小青龙颗粒、橘红丸、急支糖浆、强力枇杷露、二陈丸、杏仁止咳糖浆、蜜炼川贝枇杷膏等等,其组方不同,功效也不一样。针对不同的病情,选用不同的中成药,对证用药,才能带来最好的疗效。 

1. 散寒止咳类中成药 

此类药物以风寒咳嗽颗粒、通宣理肺丸、宣肺止咳合剂、宣肺败毒颗粒、小青龙颗粒、荆防颗粒、正柴胡饮颗粒等。 

1.1 风寒咳嗽颗粒 

1.1.2 药物组成:

由麻黄、苦杏仁、法半夏、紫苏叶、陈皮、桑白皮、五味子、青皮、生姜、炙甘草10味中药组成。

1.1.3 功效:

宣肺散寒、祛痰止咳。

1.1.4 主治:

麻黄为主药,可解表散寒、宣肺止咳。

适用于咳嗽较重、痰多,兼胸闷气喘者。

1.1.5 方义解释:

方中紫苏叶、生姜、杏仁解表散寒止咳;半夏、陈皮、甘草燥湿化痰止咳;青皮理气宽胸;五味子收敛止咳;桑白皮清肺降气。 

1.2 通宣理肺丸(颗粒)  

1.2.1 药物组成:

紫苏叶、麻黄、前胡、苦杏仁、桔梗、陈皮、制半夏、茯苓、黄芩、枳壳、甘草11味中药组成。

1.2.2  功效:

发散风寒、宣肺止咳。

1.2.3  主治:

紫苏叶、麻黄为主药,可疏风散寒、宣肺止咳、平喘;前胡、杏仁、桔梗、甘草侧重于宣肺、止咳、化痰;陈皮、半夏、茯苓可健脾燥湿化痰;兼用枳壳理气、黄芩清热。适用于咳嗽较重、痰多,且表证明显者。 

1.3 宣肺止嗽合剂

1.3.1 组成:

荆芥、前胡、桔梗、炙百部、炙紫菀、陈皮、鱼腥草、薄荷、炙甘草。

1.3.2 功效:

具有疏风宣肺、止咳化痰功效。

1.3.3 方义解释:

荆芥为主药,重在解表散风;前胡、百部、紫菀可降气润肺止咳;桔梗、甘草可宣肺化痰利咽;陈皮理气化痰;薄荷疏风利咽;鱼腥草清热解毒。适用于咳嗽重而久,咽痒明显者。 

1.4 三拗片

1.4.1 药物组成:

麻黄、苦杏仁、甘草、生姜。

1.4.2  功效:

具有宣肺解表、止咳化痰功效。

1.4.3 主治:

麻黄为主药,侧重于疏风散寒、止咳平喘;杏仁宣肺降气;甘草止咳化痰;生姜散寒温肺止咳。适用于咳嗽初期、轻症。 

 

2. 清肺止咳类中成药 

 

此类药物以橘红丸、急支糖浆、强力枇杷露、清肺抑火片、羚羊清肺丸、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、小儿清肺化痰颗粒为代表。 

2.1 橘红丸

2.1.1 药物组成:

化橘红、陈皮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、桔梗、苦杏仁、紫苏子(炒)、紫菀、款冬花、瓜蒌皮、浙贝母、地黄、麦冬,石膏。辅料为蜂蜜。

2.1.2 功能主治:

清肺,化痰,止痰。用于痰热咳嗽,痰多,色黄粘稠,胸闷口干。 

2.1.3 方解:

化橘红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燥湿化痰;瓜蒌皮、浙贝母清热化痰;苏子降气化痰;紫菀、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,桔梗、苦杏仁宣肺降气止咳;石膏清泄肺热;麦冬、生地润肺养阴。诸药合用,具有清热燥湿,化痰止咳之效。 

2.2 急支糖浆 

2.2.1 药物组成:

鱼腥草、金荞麦、四季青、麻黄、前胡、紫菀、枳壳、甘草。

2.2.2 功能:

清热化痰、宣肺止咳。

2.2.3 主治:

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。用于发热、咳嗽、咽痛以及急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。

2.2.4 方义解释:

鱼腥草辛香微寒,清热除湿、利水通淋为君药;金荞麦苦能泄散,四季青苦寒清泄,二者为臣药;麻黄辛散温通,前胡苦泄辛散,紫菀辛散苦降,枳壳理气宽中,四者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。全方配伍,苦寒清泄,辛散宣降,共奏清热化痰、宣肺止咳之功。故善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以及急性支气管炎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等。 

2.3 强力枇杷露 

2.3.1 药物组成:

枇杷叶、罂粟壳、百部、桑白皮、白前、桔梗、薄荷脑。

2.3.2 功能:

养阴敛肺,止咳祛痰。

2.3.3 主治:

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,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,急、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。

2.3.4 方义解释:

枇杷叶清肺降气、化痰止咳,治痰热咳嗽,无论新久、外感内伤均宜,故为君药;百部甘润苦降,桑白皮清肺热、平咳喘,白前降气化痰止咳,桔梗宣肺祛痰止咳,四者为臣药;罂粟壳强力止咳,薄荷祛风利咽,二者为佐使药。全方配伍,苦降寒清酸敛,共奏清热化痰、敛肺止咳之功,故治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、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等。

2.4 羚羊清肺丸(颗粒) 

2.4.1 药物组成:

由羚羊角、黄芩、桑白皮、大黄、栀子、丹皮、大青叶、板蓝根、金银花、苦杏仁、桔梗、陈皮、浙贝母、金果榄、薄荷、枇杷叶、前胡等24味中药组方。

2.4.2 功效:

清利咽肺、除瘟止嗽。

2.4.3 主治:

常用于治疗痰热郁肺咳嗽,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、身体发热、头晕、嗓子肿痛、痰多咳嗽等。 

2.4.4 方解:

方中羚羊角、黄芩、桑白皮是清泻肺火的主药,羚羊角还能开窍醒神;大黄泻肠中热结,栀子清泄三焦,丹皮清血中之热,大青叶、板蓝根、金银花均能清热解毒,共为辅药;苦杏仁、桔梗、陈皮、浙贝母、金果榄、薄荷、枇杷叶、前胡可以宣肺止咳、化痰利咽,生地、玄参、石斛、天冬、麦冬、天花粉能养阴润肺。

2.5 清肺抑火片 

2.5.1 药物组成:

由黄芩、栀子、知母、浙贝母、黄柏、苦参、桔梗、前胡、天花粉、大黄组方。

2.5.2 功效:

具有清肺止咳、降火生津、化痰通便的作用。

2.5.3 主治:

用于肺热咳嗽、痰涎壅盛、咽喉肿痛、口鼻生疮、牙齿疼痛、牙龈出血、大便干燥、小便赤黄等。 

2.5.4 方义解释:

方剂来源于明代医家龚廷贤《寿世保元》中的“清咽抑火汤”,方中的黄芩、栀子、黄柏、大黄可以清泻肺火;苦参清三焦湿热,天花粉、知母善于清肺热润燥、生津止渴;桔梗、前胡可以宣肺止咳、利咽消肿。

清肺抑火片可用于肺经及大肠经实热的咳嗽、黄痰、咽痛、口鼻生疮、大便干燥,小便赤黄等。 

2.6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 

2.6.1 药物组成:

该药由麻黄、苦杏仁、石膏、甘草、金银花、连翘、知母、黄芩、板蓝根、麦冬、鱼腥草组方。

2.6.2 功效:

具有清热解毒、宣肺止咳、化痰平喘的功效。

2.6.3 主治:

适用于风热犯肺、宣降失常所致的咳嗽,临床表现为咳痰不爽、痰黄黏稠、鼻流浊涕、气急喘促、口干而渴,伴发热、恶风、头痛。 

2.6.4 方义解释:

方中石膏、知母寒凉润燥,清肺泻火;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,凉散风热;黄芩、鱼腥草清肺火,除痰热;板蓝根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;麦冬养阴润燥;麻黄、苦杏仁宣降肺气,止咳平喘;甘草甘平,润肺止咳,还可以调和药性。 

2.7 小儿清肺化痰颗粒 

2.7.1 组成:

该药由石膏、葶苈子、麻黄、炒紫苏子、苦杏仁、前胡、黄芩、竹茹组方。

2.7.2 功效:

具有清热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用于小儿肺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喘。

本品源于医圣张仲景的“麻杏石甘汤”,组方药性温和,疗效迅速,味道甘美,适于小儿服用。

 

3. 燥湿、化痰、止咳类中成药 

此类药物以二陈丸、橘贝半夏颗粒、杏仁止咳糖浆为代表 

3.1 二陈丸

3.1.1 成分:

陈皮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。

3.1.2 功能:

燥湿化痰,理气和胃。

3.1.3 主治:

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,胸脘胀闷,恶心呕吐等。 

3.2 橘贝半夏颗粒

3.2.1 成份:

半夏(制)、枇杷叶、川贝母、苦杏仁霜、远志(制)、桔梗、款冬花(炒)、橘红、前胡、木香等。

3.2.2 功能:

化痰止咳,宽中下气。

3.2.3 主治:

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邪,肺热裨湿证,或者证见喉痒咽痛,咳嗽痰盛,胸闷哮踹等。 

3.3 杏仁止咳糖浆 

3.3.1 成份:

杏仁水、百部、远志流浸膏、陈皮、桔梗、甘草流浸膏。

3.3.1 功能主治:

化痰止咳。

3.3.1 主治:

用于痰浊阻肺,咳嗽痰多;急、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。 

 

4. 润肺止咳类中成药 

此类药物以蜜炼川贝枇杷膏、养阴清肺丸为代表。 

4.1 蜜炼川贝枇杷膏

4.1.1 成份:

川贝母、枇杷叶、南沙参、茯苓、化橘红、桔梗、法半夏、五味子、瓜蒌子、款冬花、远志、苦杏仁、生姜、甘草、杏仁水、薄荷脑,辅料为蜂蜜、麦芽糖、糖浆。

4.1.2 功能:

清热润肺,止咳平喘,理气化痰。

4.1.3 主治:

适用于肺燥之咳嗽,痰多而黄,胸闷,咽喉痛痒,声音沙哑,口鼻干燥等。

4.1.4 方义解释:

川贝母甘润辛散,既清热化痰,又润燥止咳,枇杷叶善清肺化痰、降气止咳,二者为君药;陈皮燥湿化痰,水半夏辛散温燥,薄荷善祛风利咽,三者为臣药;杏仁止咳平喘,款冬花润肺下气,北沙参清肺养阴,五味子敛肺止咳,四者为佐药;桔梗引药上行为使药。全方配伍,寒润清养与温散燥化并用,共奏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之功,故善治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、痰黄而黏、咽喉痛痒等。 

4.2 养阴清肺丸 

4.2.1 成分:

地黄、麦冬、玄参、川贝母、白芍、牡丹皮、薄荷、甘草。

4.2.2 功效:

清肺利咽、养阴润燥。

4.2.3 主治:

用于肺阴亏虚,缓解燥热伤津,肺失肃降所导致的咽喉干痛,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。

Writ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All fields are required